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

本土語言研究與教學

這十幾年來,慢慢地從一個本土語言的研究者,思考語言教學的必要性。當語言學家(或學生)研究語言的時候,常常是悲觀地想,也許,哪一天就消失了,這語言。這是我碩士班時田野調查研究鄒語時的感慨。

進入教職,這十幾年依舊是研究本土語言,但接觸更多,不同的語言別,也慢慢思考著,怎麼讓這些相對弱勢的語言流傳、延續。

本土語言研究與教學的結合,成了我們的解答。

慢慢地,國家語言發展法開始討論,本土語言的法定地位終將建立,而,教學呢?我們是不是能夠更有規劃地將本土語言教學完善,讓它真的能盡到保存語言、發展語言的功效?

抱著這樣的心情,開始設想本土語言師資培育課程該怎麼規劃?

首先,它必須具有充分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,各個層面議題與文體的論述能力。

接著,在這個資料文獻不夠充分的本土語言世界,想保存、發展,具備語言分析紀錄對比能力,是後續發展的基礎,於是語言知識、語言分析技能,成了第二個必備。

再下來,文化與語言的水乳交融,缺一不可,因此,加入文化、文學底蘊的語言,才能更活靈活現。

最後,作為一位未來本土語言教師,當然需要將這些語言能力完好傳承下去的技能,所以,結合語言分析與教學於一體的本土語教學課程,更是必須。

抱著這樣的想法,慢慢地整理客家語、閩南語、原住民族語,該怎麼培育相關師資,需要哪些課程才能達到目的,現有大專院系課程哪些能符合等。雖然爭議仍多,但隨著版本修正,慢慢地出現共識、定論,也是讓人可喜的。

希望,這幾個月的週末無休狀態,可以真的得到回報,奠定未來本土語言教學的良好根基。

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

語言區域與語言趨同

語言區域,在Lehiste(1988)提起時,曾獨列一章討論,源自德文的Sprachbund,英文寫為linguistic area,典型如巴爾幹半島,曾有世界火藥庫之稱的多族並居之地。

之所以獨列一章,主要是在這些區塊會出現一些特殊語法趨同(convergence)現象,原本不同系別的語言,同處一區之後,都衍生出共通的語法形式;和一般語言接觸形式不同的是,各自語言都仍保持著,也基本上完整擁有自己的詞彙,卻在語法形式上呈現了逐步趨同。

於是Lehiste進一步觀察具有這些變化的語言特徵,歸納三點,包含:不同語言的語者幾百年長期共處、和自己族群交流時仍使用自己語言、常與同區域其他語言語者交流。

2002-4的我,撰寫論文時,認為漢語方言的融合變化,主要是莆仙,介於閩南與閩東之間,與這種語言區域有很大的共通性,春風細雨潤物無聲,在各自詞彙仍在,彷彿楚河漢界般清楚的時候,卻慢慢改變了音韻、語法結構。

在找工作時,被反駁了這個觀點,或者該說,當時的我,不夠具體地站出來論述完整如此堅持的理由。對方說,要兩方互動,但莆田的現象,似乎只有一方獨變?另一個應該參與其中的閩東,好像沒有相同的變化?心底的想法是,變化可以是單向的,因為語言弱勢與語言優勢的差別。在雙語接觸時,優勢語言族群,若是夠大的話,不會學習弱勢語言;相對地,弱勢語言則需要學習,也慢慢帶入。

當然,另一個問題,莆田和閩東並不算同處一區域,只是緊鄰。是,其實這種同一區域的概念,也可以歸之為,同在一個「行政區」,閩東剛好是其上的主宰;當然這個接觸趨同一直就不是全面性的,是逐步地由縣城、常與上級接觸之人、之區慢慢變化擴散。

Winford (2013)再次提此了這個趨同(convergence)的議題,把接觸語言在語言區域或在弱勢區塊,長期共處之下所造成的變化,視為趨同演變;提出包含Asia Minor Greek與在Kupwar的Urdu、Kannada的語法變化,都是這樣的情況。長期多族共處卻仍維持自己語言,卻因為政經或人口數量差異問題,居於語言弱勢,不自覺間慢慢將自己族群語言的語法習慣趨同於優勢語言的,因為太多時間使用優勢語言的思考運作模式。

因為族群認同,仍維持自己的語言,卻拜倒在大腦潛意識的運作簡化,一套就好、一套就好。

哪些語言是這樣呢?雅江倒話最是典型,因為接觸語言是漢語和藏語,差異大,所以可以清楚解析;最終詞彙仍是漢語,語法、語音、語意卻都是與藏語結構趨同了。

莆田呢?同為閩方言,要分清界線或變化是有點難,但原本「應該」有別的音韻系統,目前逐步趨同閩東,或者該說,核心縣城區已經完全趨同閩東音韻系統,其他較偏遠的區塊,仍可看出不同過渡階段。

現在,或者進一步,我們會在馬來西亞華語看到這樣的現象?是一個有趣的議題,只是內部如何運作仍需要再細究。

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

語言接觸理論

語言接觸演變理論也許大宗就分

Thomason (2001)、van Coetsem (1988, 2000)、陳保亞(1996)等。

前兩者主要是基於對母語是否等於優勢語言的看法不同,Thomason幾乎固著地認為只要母語仍在,一定就是base,任何加諸母語成分的東西都是借用。van Coetsem則是一開始就認為語言優勢是會轉換的,一個人的母語不等於優勢語言,可能隨著移民或生活使用數量差別而改變。

陳保亞的看法,則是介於兩者之間甚或有ㄧ些雜揉,難以完全解析的部分。

因為三方看法的差異,所以,也造成讀者或後起的分析者,必須完全釐清他們立場的差別,才能進行後續論證。

又,漢語方言接觸的問題,又加上一個,方言接觸和語言接觸是否等同?方言接觸演變是否和koineization相關?

我想,好好釐清這些觀點,應該是進行語言接觸分析前必須要有的基礎。

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

語言接觸與語言演變

在NWAV AP4開會期間,同房室友曾提起一個話題,指某人說,語言演變不一定是由語言接觸所引起,又說,語言接觸所引發的演變其實很有限。

語言演變當然存在語言內部自發性的演變,而語言接觸所導致的演變,也不是單由語言接觸所引發,通常是語言系統中較為脆弱的一些地方,在語言接觸後,相對容易更動。因為脆弱,即使沒有語言接觸,確實也可能存在自發性演變的。

但,不能因此排除語言接觸的作用,或說,語言接觸所引發的演變很有限。


個人著作目錄

期刊論文

1.        劉秀雪2020閩南語元音演變路徑與觸發因素,語言暨語言學。21.3: 408–442(SSCI)

2.        劉秀雪,2018,華閩雙語人元音分布變異以台南為例,東吳中文學報,第36期:181-225(THCI core)

3.        劉秀雪、黃淑景,2016,饒平客語的唇齒擦音聲母,台灣語文研究,第1期。

4.        劉秀雪,2016,福州話的「乞」與「共」,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文學報9卷第1期。

5.        劉秀雪,2015,泉州閩南語的「乞」、「度」、「傳」、「與」及其相關演變,台灣語文研究,第1期。

6.        劉秀雪,2013,泉州腔閩南語中性問句,語言暨語言學。14.2275-312

7.        劉秀雪2009尤溪小稱詞語法化研究,中國社會語言學2009143-55

8.        劉秀雪,2008,12閩南語「乞」和「與」的比較研究中國語文研究,第26027-038

9.        劉秀雪,2008,12閩語莆仙方言的前圓唇元音清華學報38卷第4529-561

10.     曹逢甫、劉秀雪,2008,7閩語小稱化研究-語意與語音形式的對應性Language and Linguistics9.3:629-657

11.     劉秀雪,2005,9一鍋飯吃三十個人:可逆式分配句之結構探討中國語文研究2005年第261-76

12.     劉秀雪,2005,1瓊林方言的指示代詞構詞、語意和語用探析Language and Linguistics,第6卷第1133-152

13.     劉秀雪,2003,6古鼻音聲母在莆仙方言的演變與閩東、閩南之比較清華學報,新33卷第199-130

14.     曹逢甫、劉秀雪,2001,10閩南語小稱詞的由來兼談歷史演變與地理分布的關係,聲韻論叢,第11295~310



會後論文集暨專書論文

1.         劉秀雪,2021金門閩南語類別詞變異研究--從「奇khia、跤kha」談起,《台灣語文學會三十年慶祝論文集》頁143-158

2.      劉秀雪,2012,鄉音無改?--金門人在北台灣的語音轉換,《語言時空變異微觀》153-171。台北: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。
3.        劉秀雪,2012閩南語中性問句變異研究,第二屆漢語方言研討會論文集(260-277)。雲南昆明:雲南大學出版社。NSC 99-2410-H-134-021
4.        劉秀雪,2011/12閩南語小稱調類型:優選分析,《語言多樣性:曹逢甫教授榮退論文集》,p67-90ISBN: 978-986-147-519-6
5.        Liu, Hsiu-Hsueh. 2011. The Interaction of Nasal Diminutive and Root Syllable in Chinese Dialect, Current Issues in Chinese (edited by Yun Xiao, Liang Tao and Hooi Ling Soh).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. ISBN(10):1-4438-3207-3;  ISBN(13): 978-1-4438-3207-6
6.        劉秀雪,2010/12新埔鎮四海話音韻研究,《客家的形成與變遷》 503-520頁。新竹:交通大學出版社 ISBN: 978-986-6301-15-5
7.        劉秀雪,2010/10海陸客語小稱詞綴音韻演變:以桃園新竹地區為例客語千秋:第八屆國際客方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63-75。台北:文鶴出版有限公司。ISBN: 978-986-147-429-8
8.        Liu, Hsiu-Hsueh2009漢語鼻尾小稱與詞根的互動Proceedings of the 21st North American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nguistics (NACCL21). 2009. Volume 1. Edited by Yun Xiao. Smithfield, Rhode Island: Bryant University. Pages 93107.

研討會論文
  1. 劉秀雪,2024/05/25-27,閩南語「欲、愛、著」方言變異研究。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第30屆年會(IACL-30)。首爾:延世大學
  2. 劉秀雪,2023/11/3-4,閩南語的「咧」與「著」和語言接觸演變,日本中國語學會第73屆年會。目白大学(新宿校区)
  3. 劉秀雪,2023/10/19-20,從次方言對比看閩南語「咧」和「佇咧」的語音變異和使用分佈限制 ,第四屆中研語言學論壇「多語環境下的語言變異與衍變」。181-206
  4. 劉秀雪,2023/05/27-29閩南語e音量詞解析——從金門話看起,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第29屆年會(IACL-29)。澳門:澳門科技大學
  5. 劉秀雪,2021/07馬來西亞福建話元音分布特徵,馬來西亞--台灣漢語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,線上會議,馬來亞大學主辦。
  6. 劉秀雪,2020/11,閩南語動前「過」與海陸客家語對比,日本中國語學會第70屆年會。線上會議。
  7. 劉秀雪,2020/08,馬來西亞與新加坡金門話閩南語聲調演變,閩南語在地化工作坊。高雄:國立中山大學
  8. 劉秀雪,2019/11台灣閩南語非優勢腔的音變趨勢,日本中國語學會第69屆年會。東京:御茶水女子大學
  9. 劉秀雪,2018/11台灣客語ʒ聲母,日本中國語學會第68屆年會。神戶:神戶外國語大學
  10. 劉秀雪,2018/10閩南語元音歸併的可能因素2018年第十二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。高雄:中山大學。(已經投稿L&L,預計在2020刊登)
  11. 劉秀雪,2018/5語言接觸中的趨同機制:以馬來西亞華語「回」為例,第26屆中國語言學學會年會。麥迪遜: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。
  12. 劉秀雪,2018/4馬來西亞福建話元音分布特徵,第15屆閩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。廈門:廈門大學中文系
  13. 劉秀雪,2017/11金門閩南語類別詞變異研究--從「奇khia」或是「跤kha」談起,日本中國語學會第67屆年會。東京:中央大學
  14. 劉秀雪,2017/8從鹿港閩南語看元音系統的變異因素,第九屆國際演化語言學。昆明:雲南民族大學
  15. 劉秀雪,2016/11,聲母類化音變:閩東與莆田對比分析,日本中國語學會第66屆年會,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(APU),日本九州別府。
  16. 劉秀雪,2016/7閩南語元音系統:廈門與台南的對比,第十一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研討會。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,台北。
  17. Liu, Hsiuhsueh. 2016/4. Variation and change of central and mid vowels in Kinmen Southern Min. New Ways of Analyzing Variation Asia-Pacific 4. Chungcheng Univ., Chiayi.
  18. 劉秀雪,2015/12閩南語的自變與它變:從次方言元音歸併談起,第14屆閩方言國際研討會,韓山師範學院,潮州。
  19. 劉秀雪,2015/10金門華閩雙語人元音互動變化,日本中國語學會第65屆年會,東京大學,日本東京。
  20. Liu, Hsiuhsueh2015/9Variation and change of low vowels in Putian dialectThe 9th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Chinese Linguistics26-28 Sep 2015 Stuttgart (German)
  21. 劉秀雪,2014/10華閩雙語人元音分佈,第十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 研討會。國立成功大學,台南
  22. 劉秀雪,2013/10閩語莆仙方言的低央元音,日本中國語學會第63屆年會,東京外國語大學,日本東京。
  23. Liu, Hsiuhsueh2013/09Initial consonant assimilation in Putian dialectThe 8th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Chinese Linguistics26-28 Sep 2013 Paris (France)
  24. 劉秀雪,2013/6莆仙次方言韻母系統比較IACL-21,國立台灣師範大學,台北
  25. 劉秀雪,2012/10莆田方言聲調探析,日本中國語學會第62屆年會,同志社大學,京都。
  26. 劉秀雪,2011/11,泉州腔閩南語的中性問句,第12屆國際閩方言研討會,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,台北。
  27. 劉秀雪,2011/10金門閩南語疑問詞問句,日本中國語學會第61屆年會,松山大學,松山。
  28. 劉秀雪,2011/6賽夏人使用客語的音韻特徵IACL-19,南開大學,天津。
  29. 劉秀雪 2010/11 閩南語敢問句的語意和語用,日本中國語學會第60屆年會,神奈川大學,橫濱。
  30. 劉秀雪,2010/1福州方言的乞與共,第11屆國際閩方言研討會,漳州師範學院,漳州
  31. 劉秀雪,2009/10山西小稱詞語法化研究,第59屆日本中國語學會年會,北海道大學,札幌
  32. 劉秀雪,2009/08泉州方言的給予、使動與被動EACL-6 (第六屆歐洲漢語語言學研討會)Poznan,波蘭
  33. Liu, Hsiuhsueh2009/07On variation and change in diminutive suffixation of Taiwan Hailu Hakka,  ICFL 4(第四屆形式語言學研討會), 北京外國語大學,北京
  34. 劉秀雪,2009/06,漢語鼻尾小稱與詞根的互動,NACCL21 (21屆北美中國語言學會) Bryant Univ. 美國羅德島州
  35. 劉秀雪,2008/12,新埔鎮四海話音韻研究,第二屆台灣客家研究國際研討會,交通大學,新竹
  36. 劉秀雪,2008/11,海陸客語小稱詞綴音變分析:以桃園新竹地區為例,第八屆國際客方言研討會,中央大學,中壢
  37. Liu, Hsiuhsueh, 2008,07. Coda simplification in Chinese dialects. Seoul: CIL-18
  38. 劉秀雪,2008,06,漢語小稱調,IACL-16,北京大學,北京
  39. 劉秀雪,2008,01,金門話的乞和與,第10屆國際閩方言研討會,湛江師院,湛江
  40. 劉秀雪,2007, 9,鄉音無改?金門人在北台灣的語音轉換,語言微觀分佈國際研討會,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,台北
  41. 劉秀雪,2007, 9,閩南語互與乞的比較研究,EACL-5Leipzig, German 
  42. 劉秀雪,2007, 7,尤溪小稱詞語法化研究,第十屆國際暨二十五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,台灣師範大學,台北
  43. Liu, Hsiu-Hsueh , 2007, 5Diminutive tonal patterns in Southern Min: an OT approachIACL-15 & NACCL-19 Joint Meeting,哥倫比亞大學,紐約
  44. 劉秀雪,2006,12,閩語小稱詞語法化研究以漳州、詔安、尤溪、大田為例,漢語方言小稱詞小型研討會,清華大學,新竹
  45. 劉秀雪,2006,05,莆仙方言詞彙的語言接觸現象,IACL-14 & IsCLL-10 Joint Conference,中央研究院,台北
  46. 劉秀雪,2006,01,閩語地區鼻音尾/鼻化小稱語法化研究:語意 vs. 語音形式,第四屆歐洲漢語語言學研討會,布達佩斯
  47. 劉秀雪,2004,12 吴閩客韻尾簡化之比較分析,第二屆漢語方言小型研討會,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
  48. Liu, Hsiu-Hsueh2004,10Language contace and language change: a case study of Puxian dialectThe 3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no-Tibeta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Lund University, Sweden 
  49. Tsao, Feng-Fu, & Liu, Hsiu-Hsueh 2004,10A Study of Grammaticalization Process in the Case of Diminutive Nasal Engings in Chinese Dialects: A Preliminary Reportthe 3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no-Tibeta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Lund University, Sweden 
  50. Liu, Hsiu-Hsueh, 2004, 9. Intonation and Tone Sandhi in Chinese Min Dialects. Tone and Intonation in Europe Conference. Santorini, Greece 
  51. 劉秀雪,2004, 6 ,閩語莆仙方言的韻母演變,IACL-12,天津:南開大學
  52. Liu, Hsiu-Hsueh2004, 6Denasalization of Ancient Initials–A Phonetic Based Phonological Analysis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TEAL Workshop (poster session) Nation Tsing Hwa University, Hsinchu, Taiwan 
  53. 劉秀雪,2003,12,瓊林方言的幾個特點,2003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,金門
  54. 劉秀雪,2003,5,國語「飛、飄、漂、浮」動詞之語意分析--與閩南語、英語之比較,元培英語教學與應用研討會,元培科學技術學院
  55. 劉秀雪,2002,12,瓊林方言的指示代詞構詞、語意和語用探析,首屆國際漢語方言語法學術研討會,黑龍江大學,哈爾濱
  56. 劉秀雪,2002,8,古鼻音聲母在莆仙方言的演變 IACL-11,愛知縣立大學名古屋
  57. 劉秀雪,2002,6,古鼻音聲母在莆仙方言的演變與閩東、閩南之比較,NCL 2002 全國研究生語言學研討會,靜宜大學
  58. 曹逢甫、劉秀雪,2001,8,音韻規則的轉換-以莆仙方言為例談語言接觸,第七屆閩方言研討會,廈門大學
  59. 劉秀雪,2001,6,一鍋飯吃三十個人:可逆式分配句之結構探討,IACL-10 & NACCL-13University of California, Irvine 
  60. Liu, Hsiu-Hsueh2001,5Diminutive Tone Sandhi in Southern MinThe 9th Manchester Phonology Meeting Manchester, UK 
  61. 曹逢甫、劉秀雪,2001,5,閩南語小稱詞的由來兼談歷史演變與地理分布的關係,第七屆國際暨第十九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,政治大學
  62. Liu, Hsiu-Hsueh2000,7On the Bidirectional Change of Finals ‘in & iN’ in Taiwan Mandarin: the Emergence of the Unmarked in Second LanguageIACL-9Singapore 


科技部//國科會計畫案列表

1.        閩南語方言差與語法教學探究 MOST 111-2410-H-007 -035 -MY3 111/08/01 ~ 114/07/31

2.        金門閩南語持續貌e0用法及其他相關語法現象 MOST 110-2410-H-007-016 - 110/08/01 ~ 111/07/31

3.        金門閩南語「過」與其他方言語法現象 MOST 109-2410-H-007-071 - 109/08/01 ~ 110/07/31

4.        馬來西亞與新加坡金門會館成員的語言流變:MOST 107-2410-H-007 -030 -MY2

5.        語言接觸與語言演變:馬來西亞巴生與檳城閩南語的音系對比分析,MOST 105-2410-H-134-013 -

6.        語言接觸與語言演變:以馬來西亞巴生閩南語為例 (MOST 104-2410- H-134-010 -) 104/08/01 105/07/31

7.        語言接觸與語言演變:閩南語的自變與他變 (MOST 103-2410-H-134 -004 -) 103/08/01  104/07/31

8.        金門閩南語和其他地區閩南語對比分析(NSC 102-2410-H-134 -017 -) 102/08/01  103/07/31

9.        莆仙次方言音系調查研究(NSC 100-2628-H-134-002-MY2)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00/08/01102/07/31

10.     閩南語中性問句變異研究II(NSC 99-2410-H-134-021) 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99/08/01100/07/31

11.     閩南語中性問句變異研究 (NSC 98-2410-H-134-018) 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98/08/0199/07/31

12.     漢語方言及附近語言語法類型的比較研究閩語福州話與莆仙話的把、被字句與雙賓動詞研究(NSC 97-2410-H-134-015-) 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8/08/012009/07/31

13.     漢語方言及附近語言語法類型的比較研究閩南語互(hoo7)與乞(kheh5)的比較研究(NSC 96-2410-H-134-008-) 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7/08/012008/07/31

14.     漢語方言鼻音尾/鼻化小稱語法化之跨方言研究第二期晉語地區鼻音尾/鼻化小稱語法化研究(NSC 95-2410-H-134-005-) 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6/08/012007/07/31

15.     莆仙方言詞彙的方言接觸效應(NSC 94-2411-H-134-008-) 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5/08/012006/07/31

l   漢語方言鼻音尾/鼻化小稱語法化之跨方言研究-閩語地區鼻音尾/鼻化小稱語法化研究(2/2)(94-2411-H-007-008-MH) 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 2005/8/1  2006/7/31 [共同主持人]

l   漢語方言鼻音尾/鼻化小稱語法化之跨方言研究-閩語地區鼻音尾/鼻化小稱語法化研究(1/2)(93-2411-H-007-037-MH) 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 2004/8/1  2005/7/31 [共同主持人]




  • 閩客互動下的語音變化:以廣東普寧為例,行政院客家委員會,2012/01/012012/11/30
  • 台灣客家族群的聚落、歷史與社會變遷:以鳳山、頭前、中港及後龍四溪流域為範圍之跨學科研究科技發展計畫,子計畫二:四溪流域語言接觸下之客家方言音韻對比分析(99-0399-05+0301-02) 行政院客家委員會,2008/01/012010/11/30